天堂與地獄

版權所有,董純利,2009年元月10日

天堂和地獄是兩個人人都知道的名詞。其概念來源於宗教。由於宗教對社會的廣泛影響,一個人,不管信教與否,喜歡天堂而不是地獄﹔願意上天堂,而不願意下地獄。

“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”是歷史上傳下來的一句古話。因為在蘇州、杭州,一年四季山清水秀、鳥語花香,從古到今感染出了不少超脫現實、以景寄情的詩人。凡客人到此一游,結合古詩,無不心曠神怡,大有“天堂美景”的感受。

今天,生活在那裡的居民,每日要為自己的生活奔波,不會認為自己生活在天堂裡﹔遠方的客人,慕名而來,在旅途和食宿的困擾下,最多落個“不虛此行”的感受﹔其實,多數客人,因為沒有古人那般賞景心情,對“天堂美景”期望過高而失望而歸。

天堂使人輕鬆和幸福;

地獄使人沉重和痛苦。

人們對天堂的描繪,能使人感到輕鬆和幸福的,有外在原因,也有內在原因。比如說,一個人在皇宮裡無憂無慮地生活,享盡榮華富貴,他應該認為自己是在天堂裡﹔比如說,一個人也在皇宮裡做事,其榮耀是一般人所達不到的,但是伴君如伴虎,隨時都有被滿門抄斬的風險,在他想到榮耀處應該認為自己是在天堂裡,在他想到風險處應該認為自己是在地獄裡﹔

也有這樣的一個古代故事,講一個國王要尋找最幸福的人,結果找到了一個一無所有、最不看好的乞丐。人們向往天堂,但絕不向往成為“乞丐”。無數如此滑稽的事實讓人無比困惑。但是,總的感覺似乎是:“內在原因比外在原因更關鍵”。

天堂在哪裡?在地獄的旁邊。

地獄在哪裡?都在你的心裡!

內在原因是在自己的心裡,或心田裡﹔外在原因是來自心田之外世界裡萬事萬物的影響。這裡的萬事萬物是所處的自然環境、社會環境、別人的行為話語、自己的行為話語、乃至自己的肉體。為了描述方便,這裡將所有外在原因統統歸為語言。這樣的語言,是心田能發出、接收和交流的語言。

心田:

心田,由兩塊領地組成,一塊叫天堂,另一塊叫地獄。在每個人的心裡,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並存。天堂領地有“真”,“善”等美好的特性,叫人去愛去寬容,能讓人感到輕鬆和幸福﹔地獄領地有“假”,“惡”等丑陋的特性,叫人去恨去行惡,能讓人感到沉重和痛苦。

人基本都喜歡自己心中的天堂感覺﹔心中的地獄就像口中帶病的痰,自己不會嫌棄﹔不管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在心中的比重如何,自己一般都能與之相安無事。

語言:

在廣義上,語言是心田能發出、接收和交流的語言,來自於周圍世界裡的萬事萬物,包括自身肉體。

自己的語言,從自身肉體發出來,是對自己心田的描繪和表達﹔別人的語言,從別人肉體發出來,是對別人心田的描繪和表達﹔來自於其它萬事萬物的語言,不屬於那一個人,但能被心田所接受。所有這些語言,可劃分為兩個部分,即:能在人的心田裡“激發天堂領地和抑制地獄領地”的,叫“天堂之音”﹔反之,能在人的心田裡“激發地獄領地和抑制天堂領地”的,叫“地獄之音”。

一個人無法直接看到別人的心田,但是通過他的語言可以感知他的心田。在人的語言中,帶有真情和與人為善的語言,來自於心田裡的天堂領地,是“天堂之音”﹔相反,帶有假情和與人為惡的語言,來自於心田裡的地獄領地,是“地獄之音”。通過一個人的語言,可以知道他心田中的天堂和地獄。

在不加掩飾的情況下,人的語言中的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之間的比例,應與發出語言人的心田裡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的比例相一致。

如果一個人重復其它語言,這種重復一般有他自己的主觀取舍。原來語言中的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之間的比例,受傳話人心田裡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的比例影響而發生錯位。傳到最后,之間的比例,既受原來語言的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的比例影響,也受傳話人心田裡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的比例影響。

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的分辨:

每個人都可以對語言中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進行分辨。隻要留意,分辨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,其中的經驗可以積累。分辨的快慢,取決於自身的道行,如知識,經驗等﹔分辨的偏差,取決於自身的德行。

一般來說,可以採取如下方法:

  1. 聽了使人心靜的是天堂之音﹔聽了使人心亂的是地獄之音。
  2. 聽了使人善良的是天堂之音﹔聽了使人凶惡的是地獄之音。
  3. 叫人寬恕的是天堂之音﹔叫人仇恨的是地獄之音。
  4. 實話實說之舉是天堂之音﹔顛倒黑白之舉是地獄之音。
  5. 以恩報恩之舉是天堂之音﹔積怨仇殺之舉是地獄之音。
  6. 等等

 

語言對心田的作用:

人在接收語言的時候,心田中的天堂領地感應天堂之音﹔地獄領地感應地獄之音。感應的結果是確認和增強己方,否定和減弱它方,從而推動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在心田中比重的改變。

對於同樣的語言,所含“天堂地獄比例”是一定的。對於不同的接收者,因心田中“天堂地獄比例”的不同,而取舍不同。心田中“天堂地獄比例”有其慣性,對於與己不同的“天堂地獄比例”的語言,可能表現為適從,也可能表現為抗拒和掙扎,還可能表現為適從、抗拒、掙扎之反復,還可能表現為背道而馳。

在理想的情況下,一個人在接收純淨的天堂之音時,心田中天堂的領地會逐漸擴張,逐漸取代地獄的領地﹔反之亦然。

為了描述方便,假定天堂和地獄可以量化,天堂和地獄之和是個不變的定值﹔即:天堂佔的百分比加上地獄佔的百分比等於百分之百。這樣,在心田裡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各有一個的百分比﹔在語言裡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也各有一個的百分比。在一般情況下,心田裡天堂的百分比要向語言裡天堂的百分比趨近﹔其趨近速度,與這兩個百分比之差成正比,與心田自身的定力成反比。這種慢變就是“潛移默化”。

(注:這裡所講的“定力”,即慣性,對心田裡天堂和地獄的比重改變起阻礙作用,因人而異,因時而異,取決於人的法行,如理念,哲學,宗教,等。)

在特殊情況下,不管語言中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之間的比重如何,如果心田中天堂領地對語言中天堂之音感應激烈,而地獄領地對語言中地獄之音感應不大,則會引起心田中天堂地獄比例向天堂增大的方向發生突變﹔反之亦然。這種突變是“領悟”。

為了后面敘述簡單,列出如下定義:

定義一:心田天堂地獄比,為心田中天堂領地與地獄領地之比﹔

定義二:語言天堂地獄比,為語言中天堂之音與地獄之音之比﹔

定義三:天堂地獄比,可以是心田天堂地獄比,也可以是語言天堂地獄比;

 

心田的傳播:

在社會裡,一個人的心田發出語言,影響其他人的心田﹔其他人的心田再發出語言,再去影響更多人的心田。這樣一傳十,十傳百,形成社會效應。

在語言自由的社會裡,心田都在發出語言,企圖影響其他人的心田,一個人的心田能接收到來自不同心田的聲音。豐富的語言有著寬闊的“天堂地獄比”譜。在天性的影響下,一般人更喜歡接收地獄之音,這就是常聽到的: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裡﹔對於有理念和有信仰的人,自身的天性可以得到一定的抑制,為了真理,正義和公平,人要強迫自己接收和發送天堂之音,對他人的好事用“美談”的方式傳播給更多的人。

“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”。在德行普遍低的地方,“搬弄是非”往往有市場。有些人或為了取悅、或為了顯示自己的優秀,喜歡“搬弄是非”,這是德行不高的表現。“搬弄是非”可以讓聽者苦不堪言,激發聽者心田裡的地獄領地,同時也夾持“搬弄是非”者心田裡的地獄領地,與人與己都無好處。

在語言不自由的社會裡,心田在發出語言時經由過濾,使語言天堂地獄比出現偏差。如果偏差的結果,使得語言中天堂之音比例增大(地獄之音比例減小),社會上的語言“天堂地獄比”譜則向天堂之音邊傾斜,這時人們心田中的天堂領地被激發的機會增多,有助於人們心田中天堂領地向地獄領地擴張。其極端狀態是:社會顯得“和諧”,人們為“和諧”而努力,又因為“和諧”而感到“滿足”。這裡的“和諧”有假象成分,相應的“滿足”感使人安於現狀,天真幼稚,失去免疫力,喪失正義感。

反之,如果上述偏差的結果使得語言中天堂之音比例減小(地獄之音比例增大),社會上的語言“天堂地獄比”譜則向地獄之音邊傾斜,這時人們心田中的地獄領地被激發的機會增多,則會引起人們心田中地獄領地向天堂領地擴張。其極端狀態是:社會出現誠信危機,到處坑蒙拐騙,人人自衛,時時堤防,人們如同生活在地獄。

在以上分析中,心田的傳播,受語言自由度的影響,受人們普遍德行的影響,受“過濾”所引起的偏差影響。

 

偽善與偽惡:

正因為語言中天堂之音和地獄之音可以通過某種方法來分辨,道行高者可以有意控制自己語言中的天堂地獄比,並與心田中的天堂地獄比形成偏差。其實,道行高者和道行低者都在試圖改變自己語言中的天堂地獄比,隻是道行高者做得更巧妙而已。

為了描述方便,定義:

偽善是“在一個人的語言中天堂之音的百分比”大於“在這個人的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”﹔

偽善度是“在一個人的語言中天堂之音的百分比”與“在這個人的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”的差﹔

相反定義:

偽惡是“在一個人的語言中地獄之音的百分比”大於“在這個人的心田中地獄領地的百分比”﹔

偽惡度是“在一個人的語言中地獄之音的百分比”與“在這個人的心田中地獄領地的百分比” 的差﹔

偽是真的反義詞。不管是偽善,還是偽惡,都是不“真”的表現。善,與德行有關,即:一個人的德行越高,善則越高。偽善也可理解為一個人顯現出來的德行比他的實際德行高。這可以作為判斷是否偽善的標准。從這個標准看,偽善可以發生在德行低的人身上,也可以發生在德行高的人身上。

人在公眾場合下,為了標榜自己的德行高,容易偽善。如果他把自己的偽善作為自己的諾言,對自己以后的行為進行鞭策,自己偽善則有助於鞏固和提高自己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。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,“弄假成真”,實現了諾言,進一步有助於他人提高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。這樣的偽善是善意的﹔

如果偽善隻是為了獲取他人信任和好感而對自己毫無約束,不但不能提高反而能降低自己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,最終被他人識破,也不能提高他人心田中天堂領地的百分比。這樣的偽善是惡意的。

偽惡,如指鹿為馬,與偽善有著質的區別。其本身的欺騙性是惡的﹔進而引導出惡行,助長自己和他人心田中地獄領地的百分比,則更是惡的。偽惡,一般發生在脅迫的情況下,即:德行高的人,受德行低的人的脅迫,為了趨同或免受折磨之苦,而不得不表現出德行比自己實際德行還低,從而損害自己心田中天堂領地的比例。如果眾人互相偽惡,現成社會效應,則會導致社會德行整體下滑。互相持續促大心田裡地獄比例的結果是一起滑下地獄。

在特殊場合,用偽惡測試人的德行,可能會有一點點善意,如“考驗”。但是,考驗畢竟具有欺騙性,用之不當,往往會傷害人的信任,降低他人的德行,損害他人心田中天堂領地的比例。這樣的偽惡同樣會貶低自身德行,是個危險舉動。

偽善的本身有欺騙的意思。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,沒能兌現自己的承諾,偽善會被他人發現。對於被騙的人,在識破其欺騙之前,語言中天堂之音的高比例有助於提高自己心田中天堂領地的比例﹔但是,在識破其欺騙之后,受到打擊,語言中天堂之音本來就有虛假的成分,這時會全部突然轉化為地獄之音,自己心田中地獄領地與之發生激烈共鳴,地獄領地的比例會跳躍式上升。假如眾人常無誠信,互相重復“偽善,識破,再偽善,再識破”的循環,互相夾持,則一起損害心田中天堂領地的比例,同樣會一起脫離天堂,走向地獄。

 

天堂的幻影(相對性):

人對天堂有著不同的描述,即:天堂有相對性。

比如在1988年左右大陸某家屬院,一位老婦在下樓梯時不停地大聲吆喝:我的女兒上天堂嘍!我的女兒上天堂嘍!經過人們詢問方知,她的女兒要在不久的將來嫁給老外,移民美國。這位老婦不用說在女兒和洋人開始交朋友時就開始對“天堂”憧憬,暗自高興,最終夢想成真,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。在二十年后的今天,走出國門變得哪樣的容易,這裡的“天堂”似乎不再是什麼“天堂”。

人們往往根據所處的環境條件,來確定自己追求幸福的目標。比如:

  1. 在飢荒年代夢想著吃上白面饅頭﹔
  2. 在城鄉差別巨大時農民夢想著“農轉非”﹔(注:“農轉非”即由“農業戶口”轉為“非農業戶口”。)
  3. 在沒工作時夢想著有工作﹔在有工作時夢想著有更好的工作﹔
  4. 在沒房子時夢想著有房子﹔在有房子時夢想著有更大的房子﹔
  5. 等等。

 

這是一個“胃口”由小變大,永無止境,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人們不滿足自己的現狀,羨慕比自己物質享受高的人,這種羨慕是他們追求的動力。因而要通過努力,實現自己的願望。然而在生活上上了一個新台階后,往往對自己苦苦追求所得到的結果覺得沒什麼。在這個時候,相當一部分人要向更高的物質享受看齊,繼續苦苦追求﹔而不會反思“原來所追求的不過如此,一點也不值得羨慕﹔若再往高處苦苦追求所能得到的也不過如此”。結果,對物質享受苦苦追求一輩子,落了個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結果,最終沒能上天堂。

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猶如上樓梯,有多個台階組成。在任何一個台階上,看上面的台階好似天堂,看下面的台階好似地獄。當攀登到上面的台階時,那裡的“天堂”變成幻影,隨即破滅。這是天堂的相對性。

人們佔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享受的欲望來源於人的天性,是永無止境的。為了享樂上的天堂,人們要奮斗。這種奮斗的過程,要與人競爭,可能苦得像地獄﹔這種奮斗的結果,難免不危及他人和自己,可能困得像地獄。如果最終遭人嫉妒暗算而遇不測,天堂則直接轉化為地獄。“天堂”幻影隨即破滅。這也是天堂的相對性。

據說北京有個“天上人間”的娛樂場所,進門費上萬元,裡面的服務世界頂級,到此一玩的客人都能得到天堂般的享受。想想落后的農村教育和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弱勢群體,去一趟“天上人間”是否像下一次地獄?如果本來就不富裕,去一趟“天上人間”,上了“天堂”,其花費需要長時間的辛勞來彌補,那麼從“天上人間”回來是否像下地獄?

在宗教信仰中都有對天堂的描述。有些人信教,為的是祛病強身和交好運。當宗教信仰不能為自己帶來享受時,他們會懷疑自己的宗教信仰﹔當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受到委屈和迫害時,他們更會棄之遠去。宗教信仰中的天堂不是他們心中的天堂,他們最終上不了宗教信仰中的天堂。

俗話說:不吃苦中苦,難得人上人﹔大難不死,必有后福。這些都是講“地獄向天堂的轉化”,也是天堂的相對性。

物質上的天堂來源於人的肉體感覺,如虛榮,嫉妒,貪婪等。上這樣的天堂,隻能增大心田中的地獄領地和縮小心田中的天堂領地,實際上是在下地獄﹔相反,在物質層面上下地獄,能增大心田中的天堂領地和縮小心田中的地獄領地,實際上是在上天堂。

相對意義上的天堂具有迷惑性,與真正意義上的天堂不同,甚至相反。

 

天堂的真諦(絕對性):

物質層面上的天堂是相對的和暫時的﹔精神層面上的天堂才會是絕對的和永久的。真正的天堂應具備如下條件:

  1. 真實存在﹔
  2. 永久存在﹔
  3. 人人機會均等﹔
  4. 無私,無欲,無痛。

 

“真實存在”表現為有人為其主動獻身。

“永久存在”表現為過去有人為其主動獻身,現在有人為其主動獻身,將來還有人為其主動獻身。

“人人機會均等” 是在進入天堂的過程中不分年齡,不分種族,不分先后,不分貴賤,不分貧富,不分境地。

“無私,無欲,無痛”是指在天堂裡的人們沒有私心,沒有欲望,也沒有痛苦。“私”,“欲”和“痛”都和人的肉體需要有關,天堂沒有給有需要的肉體留下任何位置。隻有人的心靈能做到“無私,無欲,無痛”,而不是人的有需要的肉體。

真正的天堂是人心靈的最高境界,裡面有真實永恆的宇宙真理。人們在為之追求時才能領略到它的存在。其美好值得終生追求﹔其追求過程之艱難,可能終生不及。

一個人要想進天堂,首先要去私,即:減小私心,減得越小越好。其實,私心這個東西存於內心,是可大可小的,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。將其減小所需的代價可以很小,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錢。比如說:要求自己在一天之內不損人利己,容易做到﹔要求自己在半月之內不損人利己,可能就不太容易做到﹔要求的時間越長越難。就像跑長跑一樣,每個人都可以先從短距離開始練習,逐漸增長距離。與長跑不同,去私沒有大的能量消耗,無私的時間段可以越來越長,直到永遠。去私,每個人都可以做,並且都有希望做好。這裡不妨一試。

其次是壓欲,即:壓低欲望,壓得越低越好。欲望來源於肉體的需要。餓了有吃的欲望,渴了有喝的欲望等,這些維持基本生命的欲望是必要的,是不能壓沒的,否則生命將無法維持和延續。其它享受物質的欲望,如吸毒,嫖娼,偷盜,揮霍式的大吃大喝等,都是壓的對象。壓低的過程與去私的過程類同,盡管有癮,壓的徹底程度全取決於自己的決定和努力。這裡不妨一試。

(注:在宗教的天堂裡,人們不需要吃喝,連維持基本生命的欲望都不需要有,是絕對的無欲。)

第三是減痛,即:減輕痛苦,減得越輕越好。痛苦來源於肉體的感覺。人為了提高自己,難免要經歷痛苦,和不回避痛苦。當然,回避痛苦也是減輕痛苦,但是這樣的減痛不能提高自己,反而使人墮落,是有志者所不屑的。作為人,在經歷痛苦的時候既不回避痛苦又要減輕痛苦的方法是:看到希望!這裡也不妨一試。

做到上述去私,壓欲和減痛,能增大心田中的天堂領地和縮小心田中的地獄領地,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堂。因為私心,欲望和痛苦是對心田中的地獄領地的表達。“永久的無私,無欲,無痛”意味著心田中全是天堂領地,而無地獄領地,符合天堂條件,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堂。

怎樣才能積極愉快地做到去私,壓欲和減痛呢?答案是:

樹立為真理而奮斗的理想,通過宗教信仰提高德行,做正義事業。

“我不下地獄,誰下地獄”。天上的神,為了挽救人,下凡到人間。作為有血有肉的人,神在人間歷盡艱辛,向人轉告天堂的福音,是會感到非常地痛苦的﹔但是,作為帶有救人於水火的使者,為了正義事業和對人的愛,神會賦予痛苦的意義,忘卻痛苦的折磨,從而感到無比愉快。神能做到無私,無欲,無痛,神的心永遠是天堂,神也永遠生活在天堂。

人,雖然不能像神那樣完美,但是在追求真理中與神相通,能領略到正義事業和神對人的愛。作為凡人同樣能為了正義事業和神的愛,在經歷痛苦時看到希望,賦予痛苦的意義,忘卻痛苦的折磨,從而感到愉快。這樣為了正義事業而不懼怕痛苦,通過去私,壓欲和減痛,享受到“暫時的無私,無欲,無痛”,使自己體驗到:心像神的心那樣是天堂,人像神那樣生活在天堂。

 

人到天堂的距離:

人到天堂的距離與心田裡地獄領地所佔心田的比例成正比。

因為心田裡地獄領地所佔心田的比例無法用尺測量,人到天堂的距離可以粗略估計為:私心,欲望和痛苦的總和。

  1. 私心重的人,欲望重的人,和痛苦重的人,到天堂的距離遠。三者都重的人當然到天堂的距離更遠﹔
  2. 相比之下,通過去私和壓欲,在生活上清心寡欲的人,到天堂的距離要近些﹔
  3. 為了正義事業,不怕苦,不怕累,在作不屈不撓的,忘我追求的人,到天堂的距離更近些﹔
  4. 將身心交給了正義事業,私心小,欲望低,痛苦輕,隨時准備獻身的人,到天堂的距離更近﹔
  5. 那些有理想有信仰,無私,無欲,無痛,已經為正義事業獻了身的人,已經到了天堂。

 

心田語言的或然性:

作為一個人,偶然做一件善事,這個善舉是天堂之音,來自於其心田裡的天堂領地﹔若偶然做一件惡事,這個惡舉是地獄之音,來自於其心田裡的地獄領地。這裡,不管是天堂之音,還是地獄之音,都來自於人的心田。

從統計學的角度分析,在心田發出大量的語言裡,語言天堂地獄百分比的理想值,應等於心田天堂地獄百分比。因為天堂領地和地獄領地在心田裡並存,對於每一個語言,是天堂之音還是地獄之音,有多少天堂之音和多少地獄之音的成分,是不確定的,具有或然性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每個人都有做善事的可能,也都有做惡事的可能。

對於一個惡人,常做惡事,偶然也會做一件善事﹔對於一個善人,常做善事,偶然也會做一件惡事。

一個社會,不怕人做善事,但是怕人做惡事。每個人,心田裡都有地獄領地,都有做惡事的可能。這是為什麼宗教認為人都是生來有罪的。所為“人的原罪”應該是人心田裡的地獄領地,是人自身無法消除的。

在新聞裡和人的交往中,偶爾聽到“一個平時不錯的人突然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惡事,讓人不可思議”。其實,感到不可思議的人的心田裡也有地獄領地,也有做驚天動地的大惡事的可能,隻是自己心田裡的地獄領地未受到同樣的激發、條件未成熟罷了。

人心田裡地獄領地的存在,是人應該受到懲罰的原因。根據心田裡地獄領地的大小,來確定懲罰人的程度,才是絕對公平的。人做不到這一點,隻有真理才能做到這一點。

人對犯事的態度應該是:在看到別人犯事而自己沒有犯事的時候,要慶幸自己。犯事的人是大家的替罪羊,大家要同情他的遭遇和感謝他出來為大家承擔罪過﹔在自己犯事的時候,要認為這是自己心田裡地獄領地的必然發作,要通過去私,壓欲和減痛來縮小心田裡的地獄領地,避免再此發作,同時要為自己勇於替大家受過而感到榮幸。如果沒有好的理念或法行,這樣的態度和境界是達不到的。

 

心田語言與法律:

國家法律,在於事后追究,其制定是基於心田語言及其所造成的傷害和損失,而不是人心田裡地獄領地所佔比例及其發出語言的或然性,因此永遠不會完美。人能制定法律,做到人人平等,已經是人在人的有限能力范圍內所能做得最好了的。

在法律面前,人人平等的社會裡,不管執法者多麼的嚴謹,由於心田語言的或然性,法律有時還是會將好人定罪,給壞人放行。這裡的或然性,包括犯事上的或然性,和在執法過程中裁定上的或然性。所有法律都有這樣的不足。在依法治國的社會裡,人們要努力縮小這裡的或然性所帶來的不公平,而不應該利用這個天然的或然性,肆意擴大在立法執法中的不公平。

在整體德行低的社會裡,從人們心田發出的語言充滿著地獄之音,表現為立法故意不公,執法故意不平,民眾故意犯法,加之心田語言或然性所帶來的不公平,法律面前無公平可言,無公平可講,導致人人自衛,無安全感。在這樣社會裡生活的人心,距離天堂是遙遠的。

 

總結:

  1. 天堂和地獄都在人的心田裡。因此,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天堂和地獄﹔
  2. 在通向天堂之路上,每個人都有把握自己命運的能力,都有主動權﹔
  3. 天堂之幸福感覺,取決於人心田裡天堂領地,而非任何物質財富和權力榮譽﹔
  4. 追求物質層面的“天堂”享受,等於下地獄﹔
  5. 偽善是虛假的天堂,偽惡是真實的地獄﹔
  6. 在追求和維護真理的道路上忍辱負重,是上天堂﹔
  7. 在無理想追求和無正義訴求下自我放棄原則,自我泯滅人性,逆來順受,是在背離天堂﹔

 

在尋找天堂的道路上,一個人要做到:

  1. 分清善惡﹔
  2. 提高德行﹔
  3. 堅持正義﹔
  4. 追求真理﹔
  5. 樂於奉獻﹔
  6. 敢於犧牲。

 

天堂的大門永遠向所有人敞開。

我們每一個人能否上天堂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追求和努力。

讓我們互相勉勵,確立法行,提高德行,相會在天堂!

Leave a Reply